
肾脏超音波显示出肾脏功能已经衰竭
所谓的慢性肾脏病,是指肾脏因为各种疾病或自体产生抗体,导致受到慢性的伤害(例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肾丝球肾炎等),或是反覆尿路感染、肾结石,造成肾功能渐渐变差。肾脏内科陈燕兰主任表示肾脏功能好坏可透过综合年龄、性别及血清肌酸酐来计算出肾丝球过滤率(GFR)来判断,正常的肾丝球滤过率为120 ml/min/1.73m2,当肾丝球过滤率持续小于35ml /min /1.73m2,为中重度慢性肾功能障碍,不舒服的症状也会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加剧;当肾丝球过滤率小于15ml/min /1.73m2时,即为末期肾脏病变。如果出现末期肾脏病变,可能产生以下症状:
1. 肠胃道方面:胀气、噁心、食物带苦涩味、呕吐、食慾不振等。
2. 神经学症状:四肢颤抖、四肢酸痛、失眠、头晕、头痛、意识不清、昏迷甚至死亡。
3. 心肺血管方面:胸闷、胸痛、喘、心律不整、肺水肿、心胞膜积水甚至出现尿毒性心胞膜炎等。
4. 血液学:血色素下降(贫血)、代谢性酸中毒、高血钾症、高血磷症、低血钙症等电解质不平衡,可能因长期食慾不振导致营养不良(低白蛋白血症),高血清肌酸酐及尿素气等。
5. 有些病患会有皮肤搔痒、皮肤暗沉,色素沉着。

统计台湾洗肾人口中引起肾衰竭导致洗肾的主因,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变及慢性肾丝球肾炎,由于刘阿嬷本身是糖尿病病患,当肾丝球过滤率小于15 ml /min /1.73m2 时,合併会出现严重尿毒症状,持续地噁心、呕吐,更可能因产生尿毒性脑病变而出现意识混乱或不清,再加上严重代谢性的酸中毒、高血钾症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不整等,此时必须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。
乌日林新医院肾脏内科陈燕兰主任提醒尤其是有肾脏病家族史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、长期服药(例如止痛药等等)、抽菸,以及65岁以上的民众,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险族群,必须定期回诊追蹤肾脏功能追蹤。若是一般民众发现排尿时有久未散去的泡泡尿,建议可至肾脏内科门诊做进一步的评估治疗;另外也可从健康检查报告中的尿液检查,看出尿蛋白、尿液潜血反应、尿糖、尿胆素等等是否正常,早期发现肾脏功能可能出现问题,是避免走上终身洗肾之途。

陈燕兰主任 (照片由乌日林新医院提供)